校園氣象站是氣象科普教學與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平臺,其選址與建設的科學性,直接影響監測數據準確性與教學功能發揮,規劃時需結合校園環境與氣象監測原理綜合考量。
一、校園氣象站選址:遵循 “無干擾、高代表性” 原則
選址需優先避開干擾源,遠離高大建筑、茂密樹木、圍墻等障礙物,避免阻擋氣流導致風速風向失真,同時避開空調外機、排煙管道、景觀水池等熱源水源,防止局部溫濕度異常,也需避開低洼積水區,避免設備受損或數據偏差。
此外,應選地勢平坦開闊區域,如操場邊緣、空曠綠化帶,保證氣流穩定;且需靠近教學區,方便師生觀測維護,同時具備穩定供電條件,確保設備持續運行,可通過實地勘察選擇綜合條件最優地點。
二、校園氣象站建設:兼顧 “實用性、安全性與教學適配性”
設備安裝需按規范操作:溫濕度傳感器置于通風避光的百葉箱內,風速風向傳感器安裝在無遮擋高處,立桿固定牢固,雨量傳感器放在水平空曠平臺。
系統配置上,搭配數據采集器與本地顯示終端,采集器支持數據存儲與無線傳輸,方便師生查看;設備需具備防護性能,如耐腐蝕材質、防雷裝置,保障安全。后期需設防護圍欄,制定定期維護計劃,清潔傳感器、校準精度、檢查設備老化情況,還可增設科普說明牌,助力教學。
科學的選址與建設,能讓校園氣象站兼具監測與教學功能,為學生搭建接觸氣象科學的橋梁,助力校園科學教育。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yihuangart.com/jswz/1521.html